“饿了么”再饿也不能饿监管
2015/11/11 14:25:08
近期,深圳市市场稽查局查处了多家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非法营业商家,并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大众点评”“淘点点(口碑外卖)”进行立案调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外卖平台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致使无证餐厅在平台上“畅通无阻”。(11月10日新华网)
无证餐厅在网上“开张”,“三无”食品在“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热卖,令人堪忧。不可否认,网上食品销售存在很多监管盲区,网购食品经营准入和监管的缺失,造成网购食品经营入门条件偏低,相关信息审核并不严格,相当一部分的食品外卖平台,连最基本的经营资格都不具备。由于没有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制度,以无证餐厅、家庭作坊为据点的网购食品经营商,很难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
事实上,不仅是专门的外卖平台,即便是电商大佬,也成了“三无”食品的温床。调查显示,仅淘宝网便有4160种“自制食品”,有些“自制食品”一个月甚至能出货数千件。这些“自制食品”主要来自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厂,大多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食品添加剂、厂址等信息。这些“三无”食品,一旦遇到质量问题,商家因逃离了常态化的市场监管,便以买家保存不当等理由拒绝赔偿,给网购食品消费者维权带来困难。据食品安全网购情况调查显示,有近4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网络购买。他们不会购买的最大原因,也是在食品的质量方面。
然而,网购消费正在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购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加强对网络食品经营行为的准入和监管,成为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此语境下,今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包括微信朋友圈、饿了么、淘宝网在内的网售食品做出规定,拟要求经营者须具备餐饮资质,平台方需严格审核真实信息,违者将处以罚款并负有连带责任。
因此,“饿了么”再饿也不能饿监管。首先,应加快《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实施,建立网络食品经营行为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在法律的架构下对网上销售模式进行规范管理,要求食品经营者均应先办理证照、再上网经营,从准入源头环节引导经营者自律。同时,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向消费者传授网购技巧及有关注意事项,降低网购风险。特别是,建立健全处罚制度。网售食品的处罚方式和程度,除了“连坐”网店及网站之外,可以参照传统门店食品销售处罚模式,一旦发现过期或者假冒伪劣食品,要予以严厉处罚和打击,并在网上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