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正文

诚信缺失 国家将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2011/10/28 10:33:49

十二五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个人信用信息全国互通

商报图形 徐侨唯 制

 

市民在三峡博物馆参观展出的青铜器 记者 邹飞 摄

 

重庆笑星吴文在大礼堂民防纳凉点为市民讲故事 新华社 图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昨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会议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会议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要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重庆建设文化高地 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期间,市长黄奇帆在北京谈到重庆市对文化建设投入情况,发展文化高地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我市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推进、市民得到了哪些实惠?本报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市民,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

  出台政策培养川剧年轻观众

  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统艺术越来越边缘化的时候,重庆建设川剧艺术中心,是在文化建设中做的一件实事。

  对于重庆将来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川剧的发展,沈铁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进行院团改制,希望能有一些好的政策给予支持。”在沈铁梅看来,川剧院承载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但也希望能在传承中培育市场,她说:“我建议政府我们一起来做普及推广川剧的项目,并让其长久地坚持下去,培育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川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

  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亮:

  办大型展览展示重庆魅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的美术家将积极为重庆打造文化高地献力献策。

  徐亮表示,重庆的美术在全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建设重庆文化高地方面具有传统优势。罗中立等人的油画、黑白版画等都在全国闻名。重庆大剧院、重庆美术馆等为艺术家提供了全国领先的展览场馆。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徐亮认为,重庆美术要有大发展,应该对国际、国内性的展览更加重视:“明年我们准备举办一个全国性画展,以展示重庆直辖以来的新面貌。还将在綦江举办黑白版画展,展示重庆特色美术的魅力。”

  制片人傅晓阳:

  利用本土优势打造优秀作品

  曾投资、出品《双枪老太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好大一棵树》等电视剧的重庆著名编剧、制片人傅晓阳告诉本报记者,重庆要打造文化高地,一定要利用好重庆本土文化优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影视作品。

  傅晓阳表示:“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拍摄了《雾都》、《母亲,母亲!》等剧。《母亲,母亲!》的剧本由著名编剧赵冬苓打造。演员阵容由张丰毅、袁莉、斯琴高娃、陈建斌等国内一线明星担纲,这样的大制作无疑将增大作品的影响力,在力争专业奖项的同时,也更通俗、有力的向观众展现了重庆的历史、文化。”

  作家张者:

  重庆要提升文化软实力

  日前,重庆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张者的长篇小说《老风口》成功入围第八届矛盾文学奖20部提名作品。张者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在提升精神素质的同时,文化产业也能拉动内需,带动消费。”张者表示,重庆的硬件实力与京津沪相比并不差,重点是要提升软件实力。

  张者称,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重庆打造文化高地的先行者:“比如小说《红岩》,能拍成电视剧、电影和戏曲,甚至还发展出旅游业,形成良性循环。重庆的作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记者 刘咏戈 卢圆媛

  行动

  三峡博物馆馆长黎小龙:将打造五大博物馆群

  作为事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之一,三峡博物馆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迅速提升了服务水平,增强了全国影响力。

  馆长黎小龙介绍说,去年,三峡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讲解7831场,并加大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全年度开发文化产品14700件,总共已有数十款,以镇馆之宝“巴渝神鸟”为主题的书签、镇纸、礼品,深受游客喜爱。

  黎小龙表示,未来几年中,我市将以三峡博物馆为龙头,构建抗战、工业、自然博物馆等5大博物馆群,形成几十座特色鲜明的博物馆,让巴渝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移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展示,形成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据介绍,三峡博物馆已经开通了微博,市民想看什么展览,都可以“点播”,博物馆可以根据市民需要引进国外的展览。

  红岩联线馆长厉华:打造红岩形象动漫剧

  昨日,红岩联线主任厉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岩景点一年大约有30万人来参观,10年才300万人,全国十几亿人,大多数人很难有机会来重庆……于是我们把展览送上门去让他们看!”2004年4月,以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为依托,整合重庆红色文化资源的红岩联线成立,红岩联线“送上门”的《红岩魂》展览,已踏遍了全国238个大中小城市,7000万人受到红岩精神的洗礼。

  厉华表示,如今的红岩联线,因与市场热点完美结合而大获成功——打造“数字红岩”,将推出系列红岩形象动画和互动娱乐项目;在“不朽红岩”网站,人们可远程参观红岩景点,在网上留言和开设论坛。 记者 纪文伶

  感受

  去大剧院看演出很方便 身边人也能成社区明星

  “以前看演出,经常要到不同的地方赶场,是一件很累的事儿,重庆大剧院建成后就轻松了很多!”谈起这几年重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50岁的张文斌感触颇深。家住江北五里店的张文斌是一名艺术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在大剧院落成之前,自己有时候一天要看两场剧目,但是却在不同的地方,看完这场又急匆匆地赶去看另一场。由于没有车,一般都是搭乘公交车前往,赶完场回到家,经常疲惫不堪。而现在,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去大剧院要一份最近的演出资讯,回到家慢慢挑选想看的剧目,然后打电话订票,既轻松又简单。

  除了去剧院看演出更方便,我市的社区文艺活动也与日俱增,一些社区还努力打造自身的社区文化。家住渝北松树桥社区的王忠义告诉记者:“如今的社区文化已经不仅是几场演出,更是一种氛围。”去年底,松树桥社区里建起了几面“文化墙”,墙上除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画像外,还有居民身边的“小巷名人”浮雕像和相关事迹,让大家倍感亲切。身边人成了明星,这种榜样的力量更能感染人,让整个社区更有一种文化氛围。记者张樟

  名词解释

  征信: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个人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客观记录其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它为专业化的授信机构提供了一个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

来源:重庆商报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