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诚信文件 >> 正文

可笑的“中国化”可乐并不可口

2011/7/22 14:54:11

可口可乐公司本应运往中国大陆的“零度可乐”原浆被“错运”到台湾地区,被当地有关部门查出含有违禁添加剂,从而曝光了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勾当”。 

  怪不得,在国外,可口可乐随着饮用期限日的来临而价格不断下降,到最后,其价格甚至比自来水还便宜;一些紧邻期限日的可口可乐则“就由自取”——免费拿。不过,那也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什么慈善之举,而是其转移人力成本的算计。因为垃圾处理是需要运输和人工费用的。在大陆,谁见过“就由自取”的场景? 

  现在,人们释然了。原来,可口可乐在大陆已然“中国化”了。可口可乐公司在原浆“错运”事件后,对台湾说声“对不起”,转过身来,却对大陆振振有词 “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其逻辑之混账,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在全球数一数二的食品行业的巨无霸之口。可口可乐花巨资塑造的对全世界消费者负责任的统一形象,被台湾地区的检测试剂现了原形。 

  最不幸的还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中国向可口可乐公司开放了市场,其代价无比巨大。在大陆饮料市场,谁还能举得出一个可以与可口可乐相匹敌的国产饮料品牌?不止可口可乐,中国向国外的厂商开放市场,实乃迫不得已之举。所谓“迫不得已”,就是以中国既有的能力和标准,难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切实提高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品质,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基本需求。所以,中国一则以开放市场,一则以“与国际接轨”,努力提高生产标准,努力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品位和水准。 

  然而,中国大陆本土生产商和服务商,把价格这跟轨与国际接上了、接牢了、甚至还引领国际潮流了,但服务这根轨则更加本土化了。再看外国厂商和服务商,打着高标准的国际化的旗号,成功地“演变”了中国消费者的质量概念和品位观念,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攫取了中国消费者的钞票,成功立足于中国这个消费人群巨大的市场之后,竟也“中国化”了。由此,中国的玩具生产商按照国际高标准为外国孩子生产玩具,按照中国标准为中国孩子生产玩具;可口可乐公司按照国际标准为中国大陆以外的消费者生产可口可乐,按照中国标准为中国消费者生产可口可乐。倒霉的中国大陆消费者,不用出国,就在自己的本土上,“享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歧视。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战略之一部分。在消化开放市场所带来的外部冲力的过程中,中国得到的好处是整合国外的发展经验,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追赶目标。这其中,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追赶目标为倒逼起点,在不断提升质量与品质的基础上,实现规则与观念的改变,进而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开放的最重要对价。 

  但是,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劣币”与“良币”之战还未见分晓之际,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竟也把在其母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花不出去的“劣币”用在了中国大陆市场。难道中国市场还少缺“劣币”吗? 

  可口可乐公司混账、无耻之处在于,其明白应该采用一个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来生产自己的产品,却没有这样去做,丝毫没有跨国公司的责任感,完全无视中国大陆消费者的权益。若可口可乐公司仍一意孤行,则其结果必然是:中国市场并不需要可口可乐。不信?可口可乐公司大可做一个试验。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