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诚信杂谈 >> 正文

浅谈检验检疫如何落实“放管治”

2015/9/23 10:23:58

 

    2014年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提出了“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放管治”既为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方向,也是检验检疫转变监管理念,推进社会共治的必然路径。
    “放管治”为政府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
    李克强总理强调,走质量强国、效益兴邦之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监管的有效作用,发挥好社会共治的积极作用。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对“放管治”质量提升格局做了进一步阐释:放,就是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引入“负面清单”模式,除了直接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的行政审批事项,其他的将逐步取消。管,就是把该管的事情管得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国家标准和质检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分类监管、黑名单制度,不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治,就是积极推动社会共治,广泛联合社会各界,充分调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性,动员千千万万的人们重视质量、监督质量,形成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
    新常态下,我国政府正在通过职能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方面发达国家长期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比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存在失灵,当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时无需政府干预,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必须干预;政府干预以激发市场活力还是窒息市场活力为界,如果窒息了市场活力,则应该通过“放权”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和市场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要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宏观调控模式;以国家为中心逐步让位于以国家合作共治为中心,权威从国家独占到逐步与社会分享。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放管治”,正与各国的国家治理模式实践经验相契合,也为现阶段我国政府转变职能,推进监管方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放管治”引领检验检疫监管理念的转变
    检验检疫作为进出境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部门,应按照“放管治”的原则,转变职能创新监管。
    首先,“放活”。要处理好检验检疫与进出口企业之间的关系。一是还权于企业,产品和市场的选择都由企业根据市场规律和需求自主决定,检验检疫只需为企业营造自由贸易和便利通关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二是还责于企业,建立科学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责任主要由企业承担,使企业真正成为质量的责任主体。三是简化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善管”。一是依法监管。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建立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分类分级监管制度、诚信制度和黑名单制度等。二是科学监管。对出口货物探索实行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快速放行模式,对进境货物完善风险分析和预警管理机制,确保风险可控。三是打击违法。建立打击进出口违法行为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第三,“共治”。由管到治,是对质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检验检疫要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充分调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广大消费者的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
    落实“放管治”,促进食品农产品扩大出口
    出口食品农产品是四川主要进出口业务之一。随着外贸发展,企业对便捷通关的要求日益迫切,检验检疫人员不足与业务量大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必须以“放管治”理念为指导,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管的事情管得住,借助各方力量积极推动共治,方可破解发展困局。
    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四川农产品品质好、品种多、有特色,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特色农产品更具资源优势。但这些地区企业生产条件往往达不到出口食品企业备案要求。对此可考虑开展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评审风险分级管理,对老少边穷地区企业可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采取变通措施先帮助其出口开拓市场,然后逐步指导其达到备案要求。对来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企业,可经文件审核后直接备案。部分低风险的出口动植物及产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等工作可下放分支局或建议取消。
    二是改革监管模式。目前,我们实施的出口食品农产品“3+3G”监管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和监管有效性,但仍还有改革余地。应在产品风险分级、企业分类的基础上,在原有的抽检验放、监控验放、基地验放、采信验放等4种验放方式中增加企业申报验放方式,并将企业申报验放设置为常态放行方式。当出现产品退货、警示通报等特殊情况时,及时调整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分类,并重新设置放行模式。这样,除少数须采取不同级别监管措施的产品外,进一步缩短绝大多数产品通关时间。
    三是推进多元共治。这方面的成功模式之一是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量事实证明,创建示范区能有效形成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安全多元共治格局,不仅提升了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扩大了出口,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个抓手则是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可通过政府主导和各方参与,积极开展这项工作,帮助具有生态原产地特征的农产品创建品牌扩大出口,促进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