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诚信杂谈 >> 正文

不能让农村成为制售假劣盐“重灾区”

2016/7/22 15:00:44

       贵州警方最近侦破一起假冒伪劣食盐系列案件,犯罪分子竟然将畜牧用盐违法销售给群众食用,由于价格便宜,这种盐在农村地区广受欢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销售假冒伪劣食盐违法行为严重扰乱食盐市场,群众长期食用这些假劣盐,将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影响人口素质。相关人士表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后,农村食盐安全或将经受更严峻挑战。(7月15日《经济参考报》)
       
假盐等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泛滥,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来农村人口收入低,日子过得紧,生活开支精打细算,假盐等假冒伪劣产品价格便宜,受农村人欢迎,有“市场需求”,造假售假者瞄准农村消费弱点,把假盐等假冒伪劣产品大量销往农村;二来农村民识假防假能力弱,给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大摇大摆销售提供了方便;三来农村人口健康保护意识弱,对生活要求低,认为只要不当场“放倒人”就不当回事;四来农村监管体系很弱,违法机会成本低。由于多种因素作用,农村通常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是不争的事实。同时,“管紧了就死,放开了就乱”,一直是市场经济治理难题,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种治理痼疾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改观,主要有两个因素:一则法制体系本身不完善,一些法律法规没有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修订,法律法规本身落后于形势,不适应、不能有效调整出现的社会问题;二则,有的基层治理理念、思维、方式、手段、服务态度等都没有转型,缺少打主动仗、主动服务的意识等问题出现才出击,被问题推着走,往往问题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才引起重视.
       而农村信息落后,消费者比较分散,有问题往往会被误认是“个案”,难以被关注、被重视。同时,深入农村查处假盐等假冒伪劣品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弱,购买假盐等假冒伪劣产品时没有索取发票,执法取证难,给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执法人员忙而无果的现象时有发生,深入农村打击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距离食盐放开规制生效的时间已不到半年,如何从源头理顺治理体制,清除法律法规方面的治理障碍,推动执法部门转变执法理念、执法思维,改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水平,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非常紧迫的难题。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