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诚信杂谈 >> 正文

3·15晚会曝光手机APP乱象 提醒中老年人警惕网络“陷阱”

2021/3/17 16:01:26

  “本身我手机里面东西太多了,它老让我清垃圾,后来又出现了。”今年已经70多岁的李女士用起智能手机来毫不生疏,拍照片、读新闻、看视频学广场舞,不亦乐乎。但她最近发现手机莫名其妙变得越来越慢,而且总是收到需要清理垃圾的提醒。即便是使用软件进行清理后,手机依然卡顿,提示越来越多,还开始频繁出现红包领钱、禁闭赚钱、走路赚钱等一些看起来颇具诱惑力的广告。

  这是在今年央视3·15 晚会上报道的一则故事,揭露了当前手机清理APP的乱象。据悉,有非常多的App和手机网页打着安全卫士的旗号,用耸人听闻的“病毒”、“安全漏洞”诱使用户下载,尤其是老年人更易中招。测试人员发现,这些软件背地里却在获取手机中信息,例如地理位置信息,联系人号码等。以央视曝光的某清理软件为例,在8.75s内就读取了机身的GPS定位890次,SIM识别码1300多次并且包含其他个人信息。

  此类清理软件在成功获取用户数据后,会在后台不断上传信息,用以对中老年用户进行画像,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诱导下载、获取信息,再卖给广告商获取分成。有的软件甚至会将中老年人推向诈骗的深渊。此问题经3·15晚会曝光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对同类型手机软件进行排查检测,对类似问题一并要求整改。

  相较于年轻用户,多数中老年用户对不断迭代更新的科技产品、信息技术不够精通,对这种利用大数据实施新型诈骗的方式也不够了解,易被恐吓、诱骗,往往也更容易陷入手机中的安全陷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已有近2.6亿50岁以上的“银发网民”。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在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的今天,如何保障中老年人网络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在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2020年12月,工信部宣布将进行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着力解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使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首批将优先推动8大类115家网站、6大类43个App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已展开对旗下的主要社交、支付、网购等APP的适老化改造。据悉,完成改造后的适老版网站、App等,将不再设有广告插件,特别是付款类操作要无任何诱导式按键。

  要保障老年人上网安全,还需利用信息安全技术,对数据本源进行加密防护。专家建议将多模块加密技术内置于手机系统中,进一步确保加密防护的完整性与便利性。同时,手机APP开发商可通过具有公信力的独立第三方来搭建良好的数据环境,数据存储、大数据计算以及安全环境都需通过数据安全技术以及审计等手段来确保过程合法合规。另外,还需建立数据监管系统,保证流出的数据满足数据主体方的审计需求。

  此外,还需加强对中老年人网络知识的培训与宣传,帮助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学会管理手机权限、认清虚假广告、不点不明的红包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提升辨别朋友圈谣言的能力,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