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警示 >> 正文

自酿葡萄酒甲醛超标 小心美酒变毒酒

2012/8/14 16:18:33

张裕毒葡萄酒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自酿葡萄酒的关注。夏季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许多大爷大妈便开始购买新鲜葡萄,酿出一坛坛美酒慢慢享用。殊不知,自酿葡萄酒也存在许多误区,搞不好还可能喝进医院。

块钱一斤的美酒

“快尝尝,看看我的手艺。”昨日,大竹林康庄美地的邬阿姨热情地招呼记者,给记者倒上一杯自酿的红葡萄酒。这个一月前开始自酿的葡萄酒,目前成为她和老伴每晚睡前必服的良药,“睡前喝一杯,有助于睡眠”。

邬阿姨的“酿酒史”不长,去年8月份她酿出了第一坛酒,“去年的葡萄要好些,我们买的巨峰葡萄,才两块钱一斤,今年夹杂了些青葡萄进去,但是出来的酒味道还不错。”邬阿姨说,自制葡萄酒的葡萄大多出自超市,许多都是等别人选剩下后再去甄选,“价格要便宜很多,但做葡萄酒还是没问题”。

邬阿姨说,她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学习的“酿酒技艺”,因为许多地方都有教。她说,自酿葡萄酒要经过净洗、滤水、铺盆、发酵、过滤等工序。邬阿姨今年自酿葡萄酒10斤左右,算上30元左右葡萄和10多元的白糖,每斤酒只要4块钱,“比起外边很贵的红酒,这个还不错吧?”

自酿葡萄酒有风险

邬阿姨的葡萄酒看似没有问题,品尝起来味道也还不错,但自酿葡萄酒到底是否适合饮用,业界已经争论多年。

自酿葡萄酒是否真的既环保又美味?有人曾将自酿葡萄酒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发现,许多自酿葡萄酒的配方都存在超标等问题,一些由于含有甲醛等物质,甚至属于“有毒”物质。

“自酿葡萄酒其实不能称作葡萄酒,只能叫做饮料。”重庆红剑酒业负责人童必建说,曾经有过因为喝了自酿葡萄酒拉肚子的案例。他说,自酿葡萄酒,一般在消毒杀菌上做得不够完善,存在大肠杆菌超标等情况。

此外,童必建还说,不是所有葡萄都能酿酒,一些葡萄酿出来的所谓葡萄酒,入口涩味很重,不适合饮用。

自酿葡萄酒6大误区

葡萄酒的酿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酵过程,其中还有极强的技术成分,包括葡萄的选择、器皿的选择、以及存储时间等多个方面,许多自酿爱好者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葡萄放很久再酿。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

误区二:酿酒容器不合适。自酿葡萄酒最好用非金属器皿,比如玻璃瓶、玻璃罐。

误区三:很快扔掉葡萄皮。刚开始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持续发酵几天到三周,再将上述东西分离出去,完成装瓶、密封。

误区四:加糖到葡萄酒中。葡萄酒加过多的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危害。

误区五:加入白酒。

误区六:发酵时间过短。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