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当选2012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之一
2012/12/10 15:58:01
日报讯 凭借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在12月8日召开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重庆从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当选2012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发来贺信,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出席论坛开幕式。
本届论坛由《小康》杂志社、亚太休闲协会、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国休闲领域的热点、难点话题。在下午举行的中国休闲城市市长峰会上,重庆、南京、普洱、洛阳等国内30多个休闲城市的市长和专家们展开头脑风暴,讨论了各地不同的休闲生活方式,休闲产业模式和休闲城市发展理念。
晚上的市政府欢迎晚宴暨颁奖盛典,成为此次论坛的小高潮——经过网络投票、专家委员会审定,今年的多项休闲大奖出炉。“在休闲城市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城市休闲特色的提炼和锻造,成为了城市竞争力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评选主办方介绍,候选城市突出“特色”二字,其中有知名度高的传统休闲城市,也有走出了别具一格道路的新兴休闲城市。
“重庆的休闲在西部很有特点。”主办方说,此前公布的《中国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数》显示,重庆的休闲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国内第三位。
8日,我市除了荣膺“2012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之外,九龙坡区还获得了“2012中国最佳温泉休闲胜地”,“2012最佳休闲度假酒店”则被重庆上邦戴斯酒店摘走,周君记火锅成为“2012中国最具创意休闲食品品牌”。此外,九龙坡区副区长马超成为“2012中国休闲发展贡献人物”。
相关报道
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2.16小时
“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不到美国人一半,仅为2.16小时,而美国人是5.8个小时。”在12月8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闲暇研究中心主任魏翔作了《中国人休闲行为模式与未来经济发展》报告。
该报告从中国104个城市抽样了86000个数据。报告称,中国人每天的2/3休闲时间是静态的,1/3休闲时间是消极的,且户外休闲活动很少。“各地区的休闲内容大致一样,主要是上网、看电视。”魏翔说。
报告还显示,中国人休闲时间的多少,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东北地区休闲时间偏少,且休闲活动都是比较消极的,这与当地正在进行产业化升级有关。而西部地区平均休闲时间较高,这也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在休闲时间比较长的地区,人们的幸福感也更高。但在中国,比较有幸福感的地区集中在长三角,而比较休闲的地区集中在西南地区。也就是说,决定中国人幸福感的不是休闲时间,而是收入。
马志福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休闲产业面临发展良机
“目前中国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4000美元左右,休闲产业会出现高速增长。中国休闲产业正面临这样一个良好发展机遇。”在12月8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志福说。
马志福提醒,政府在引进项目时,要把握好休闲城市的特色。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到底有哪些指标体系?马志福认为,指标大概有47个,分经济类、社会类、环境保护类、文化类,其中1/3涉及到休闲社会发展。打造休闲城市,政府要密切注意这些指标。
目前我国正在试点智能城市建设。智能城市包括居住智能化、医疗智能化、交通智能化等,这些都与休闲城市有密切关系。
此外,马志福认为,发展休闲产业必须立足于长远,不要急功近利,政府要有长远的、高起点规划,不能蒙着头干。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引进既想做事业又可以赚钱的企业,做到“细水长流”。
李量
重庆休闲产业如何发展? 政府搭台、民间唱戏
在中国证监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证监会工会常务副主席李量眼中,重庆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让这座城“休闲无处不在”。12月8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李量认为,如果充分挖掘休闲产业的潜力,重庆的发展将上升到另一个台阶。
为此,他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政府应当起导向和搭台作用,把休闲的土壤培育起来后,让民营经济、民间力量“大干一场”。
二是资本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休闲产业也可以入市分一杯羹。他分析,资本市场可以为广大休闲型企业提供绿色、阳光的资本服务。利用好了这些服务,企业可以收获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曾伏虎
休闲旅游既需盘活模式 也有赖于城市品牌建设
“休闲旅游需要盘活发展模式!”在12月8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一知名网站总经理曾伏虎疾呼。
曾伏虎表示,随着经济发展,休闲旅游正在走进人们生活。许多地方政府为盘活经济,推动城市升级,正致力于打造休闲旅游产业。但是,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城市休闲旅游产业,大多因为接待能力、服务等条件限制而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度很低。
面对巨大的休闲市场,如何突破瓶颈?
曾伏虎给出的答案:发展休闲经济,必须脱离快餐模式,实现模式突围和产业融合转型。
他认为,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支撑。在目前,休闲旅游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产业融合的时代,即企业、产业和政府的融合。
“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比任何一种行业形态都更有赖于城市品牌建设,更需要金融支撑,需要和农业、商业,以及更多元而有价值的度假服务。”曾伏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