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消费警示 >> 正文

农药残留及超标问题

2012/7/17 15:04:00

 

二是病虫害发生量增加。很多虫害以前暴发的时候就是一两个数量高峰,现在经常有好几个高峰,而且高峰与高峰之间相互叠加。

三是新的病虫害大量出现。在大棚里,蔬菜种植的病害种类大大增加;虫害方面,现在最主要的是烟粉虱、西花蓟马、斑潜蝇等,以前国内是没有的。

四是病虫害防治越来越困难。以前种一茬蔬菜打两三次药就可以了,现在打两三次药根本就不行;有的药以前管用,现在就不好使了。

"许多人问我,说你们做病虫害研究的,搞了这么多年,怎么病虫害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张友军说,其实人们不明白,不是我们搞科研的不用心,实在是这些年来病菌、害虫生长繁殖的条件和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作物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前种菜都是种在地里,现在不一样了,各种设施农业大发展,北方有温室大棚,南方有遮阳网,菜是可以种了,病菌、害虫同样也可以活。以前一些害虫过不了冬、过不了夏,现在却总也死不尽,一遇条件合适,就呈几何级数般繁殖增长,危害自然比以前大得多了。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对外交往频繁,外来生物入侵也在加剧。现在我国很多的花卉苗木,都是从欧洲进口来的。一些害虫的虫卵附着在这些植物上,检验检疫不容易发现,带到国内长成成虫就是虫害了。比如前面说到的烟粉虱、西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病虫害防治短板在哪里

面对严峻的病虫害形势,张友军说,我国科研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成果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这几年政府开始重视这项工作,投入也有所增加,但确实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他说。

不过在李宝聚看来,我国还未从真正意义上重视蔬菜病虫害的诊断与控制工作。"这从病虫害的研究立项上就看得出来。"李宝聚说,科研部门在应用基础研究、生物农药研究、化学农药降解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病虫害诊断、实用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少,获得的资金支持也少。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蔬菜病虫害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远远低于建设各类蔬菜产品检测中心的投入。较少的研究投入,造成了严重缺少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技术,这包括病虫害早期诊断、预测技术,安全、实用的物理防治技术,以及高效的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等。

"尤其在基层,严重缺乏懂得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的人员,以至于目前对于病虫害防治,农药经销商倒成了指导用药的主体。"李宝聚说,抓蔬菜的安全检测无疑是重要的,但从源头抓蔬菜的生产才是关键,关口要前移。

李宝聚指出,对于农业管理与技术推广部门来说,往往只侧重于查处违禁农药的工作,长期忽视生产过程控制,尤其忽略了告诉菜农什么病、什么虫应该用什么药来防治的技术指导工作。

张友军认为,当前在农业科研人员与农民之间出现了脱节,"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太弱,我们这些搞研究的虽然与一些大的蔬菜基地有合作,但毕竟分身乏术,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还是需要一个健全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李宝聚建议,我国应建立适合不同区域、不同品种蔬菜的"病虫害安全用药工作表".他说,虽然各地已经制定有很多病虫害控制规程,但是因为投入少,这些规程大都是人为订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

没有一劳永逸的农药

那么,病虫害防治就一定要这么麻烦吗?就不能研制出低毒、高效、廉价、方便的农药,让农民一看就懂,一用就灵?对于这个问题,张友军说,这样的农药是有的,但不可能一劳永逸。

张友军说,有一种新型农药,叫做氯虫苯甲酰胺,这种药是根据昆虫的特点研制的,专杀害虫,对人体的毒性比食盐还低,既高效又低毒,所以这两年农民普遍使用。可是用了两年之后,这种药的效果就不太好了,这是因为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新闻中心右上角广告(诚信)

阅读排行榜

最近更新